跳至內容

爵士旅程中的恐懼

16 Mar, 2024
爵士旅程中的恐懼


大家去學每一樣新事物,必然會經歷唔同階段。過程中將會面臨挫折,以及挫折後隨之而來既批評與目光。

特別係爵士樂,要求於一分鐘內即時創作一分鐘既音樂。創作既音樂既要合乎邏輯,又要不流於俗套,的確會為表演者帶來巨大壓力。壓力帶來挫折,挫折又會帶來壓力,就會令我們跌入負循環,越來越沒有自信。最終認為自己從一開始就唔係爵士樂的料子,自暴自棄。

要克服呢種心理層面既恐懼,令自己能夠熱衷於自己所愛既音樂,我地需要係腦海中建立一種思維模式,以防止自己跌入無盡既漩渦之中。

我試下將每一個人比喻為一部電話。一部電話既功能好壞,主要靠兩大元素:硬件同軟件。

硬件包括CPU, RAM, 螢幕, graphic card, sound card etc… 比喻返人類,就好似我地既智商,天份,心智,性格,領悟力等。而軟件方面,就好似個ios同apps咁,比喻返人類就係經驗,技術,同知識既累積。

當我地表演後覺得好沮喪,可能腦海中會出現以下既聲音:
1)我真係彈得好差,可能我就係唔適合呢樣野
2)人地唔練琴都彈得好過我,我一定係無天份
3)我已經盡左力去練,但係都做唔到個要求,我本身學野就係慢
4)我次次上台都好緊張,我本身個性格就係唔適合表演

以上既想法,都係你好真實既切膚之痛。但係呢啲想法,都有一個弊病,就係將失敗歸咎於你無可改變既先天性條件!呢種想法係toxic既,佢將會慢慢饞食你既自信,長年累月將會徹底毀滅你!

一個健康既想法,就係將失敗歸咎於可改變既因素,即係歸咎於軟件。累積得未夠多經驗,技術同知識,係失敗既主因。呢種想法將會將失敗轉化爲動力,推動自己去投放更多時間精力去進步。

當然可能你會問,如果真係我本身既天份,心智不足導致我失敗,咁樣咪對錯症狀?同自欺欺人有咩分別?

其實從最理性,邏輯既角度思考,我地無可能斷言到具體係咩因素導致我地失敗。究竟應該歸因於硬件定係軟件?可能只有上帝先清楚。也許最真實既答案係兩者皆是。

既然歸因於硬件或軟件都係不完全正確既,我地不妨選擇一個對我地有幫助既思維模式。認為自己經驗不足,會去多啲jam。認為自己技術唔夠,會花多啲時間練琴。認為自己知識唔夠,會學多啲樂理。

教育學者會將認為軟件係失敗原因呢種想法,定義為成長心態。而將認為硬件係失敗原因既想法,定義為定型心態。成長心態,其實都係一個大話,但係係一個好有用既大話。

或者天份,性格,領悟力真係會影響我地彈爵士樂既能力。但當我地可以武斷,狂妄,自大甚至自欺咁同自己講:“係未夠經驗姐!”,我地絕對可以比自己天份高既人成長得更快!

呢個世界極少數人係天才,同時極少數人係笨蛋,我地大部分人都係能力相約既大眾。我地之間既分別就好似iPhone 13同iPhone 14;都唔知有咩分別!最重要唔係部手機咩model,最重要係你有無update ios ;)

Love you ❤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