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內容

如果AI比人類更能創作感動人心既音樂,咁音樂教育仲有咩價值?

16 Mar, 2024
如果AI比人類更能創作感動人心既音樂,咁音樂教育仲有咩價值?

AI現實雖然已經能夠生成非常逼真的音樂,但係以目前技術黎講,仲係難以做出真正能感動人心既音樂。

ChatGPT係咁答我既:

“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,通常需要藝術家的創造力和情感體驗,這些都是AI目前難以複製的特質。

AI生成音樂通常是基於先前的模式和統計學習,通常是基於數據集和模型的樣本,但AI缺乏真正的情感體驗,因此它可能無法理解音樂的情感和感性特徵。這種缺陷可能會使它無法創造出真正感動人心的音樂。”

然而,咁係咪代表將來AI都無可能做出感動人既音樂呢?可能未必。

情感,並非一啲無法量化既虛無之物,無非都係化學物質既互相作用。如果人類帶上可以測量身體反應既儀器,例如Apple Watch,甚至乎植入晶片,收集人類各種生理數據,AI就可以係我地聽各種音樂既時候,收集各種數據,從而知道我地聽每一首歌時候既情緒起伏。

例如,可能我地失戀既時候聽Ornette Coleman 既Lonely Woman,我地心跳會加速,代表我地情緒激動。又或者聽Bill Evans既 Blue in Green,淚腺又會多做分泌物,代表傷感。AI可以收集每一個人聽同一首歌既大數據,從而知道該音樂會為人類普遍帶黎咩情緒。

首先AI可以成為一個比任何人類更好既DJ,用一系列氛圍相異既曲目串連成一個動人既旅程。而當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更成熟,同時社會大眾更接受科技公司收集生物數據時,AI在不遠既將來(可能係我地有生之年),就有機會成為比人類更能操控人類情緒既作曲家!

咁講到AI咁勁,可以取代音樂家既地位,咁音樂教育仲有咩價值啊?

AI也許可以比人類創作更能感動人心既音樂,但係就無可能被音樂感動。能夠被音樂,以致其他藝術感動,係人類作為人類好重要既價值!人類也許是愚蠢的,會興奮,會失落,會憤怒,亦會感到沈悶。但無論AI能夠如何收集,量化呢啲情緒背後既生物數據,都無法真實感受情緒帶來既高潮起伏!

所以,音樂教育最大既價值唔係培育出偉大既人類音樂家,而係培育出一班懂得欣賞,享受音樂既聽眾。

翻騰好幸運,可以吸納到一班好好既聽眾(即係你)。你地好投入音樂同時,同時亦好有教養。

希望將來,會有更多普羅大眾懂得享受高質素,有內涵既音樂,實現人類碩果僅存既價值。